致敬榜样|焦凤军:做一名脱贫攻坚的“答卷人”~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日,省司法厅组织编印了《春风过处:安徽司法行政英模事迹报告文学集》一书。为充分发挥英模榜样的标杆作用,深入开展英模学习教育,大力弘扬英模精神,扎实推进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从即日起,“安徽司法”微信公众号开设“致敬榜样”专栏,陆续刊发报告文学集收录的15名英模先进事迹,全面深入讲述他们坚定信念、忠诚履职、为民服务、担当作为的感人故事。
— 第三期 —
1966年出生,1990年参加工作,先后在省教育委员会、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府法制办、省司法厅工作。
2017年4月,担任宿州市萧县孙圩子乡马庄村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先后荣获萧县、宿州市和安徽省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以及全省年度十大新闻人物等荣誉称号。马庄工作队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2020年10月,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并受到中央领导同志接见。
做一名脱贫攻坚的“答卷人”
致敬榜样
2020年10月17日,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当天,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举行。安徽省司法厅一级调研员、 法治督察处处长、省司法厅驻宿州市萧县孙圩子乡马庄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焦凤军,荣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在京领奖期间,焦凤军不仅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的接见, 还走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聚光灯下,接受采访。难掩心中激动与兴奋的焦凤军连发了好几条朋友圈,记录下了在京的点滴。
“省里不缺我一个处长,但村里可能缺我这个扶贫队长。”这是焦凤军加入扶贫大军的初心。筚路蓝缕,以启山林。4年多来,焦凤军带领着工作队、村“两委”和5300多名村民一起与贫困决战,走出了属于马庄村的脱贫致富路。150多万字的驻村日志,30多封村民写在作业纸上的感谢信、表扬信和建议信,8双走坏了的鞋子……1400多个日夜更迭之间,青丝熬成了白发,在脱贫攻坚战这一时代背景下,焦凤军在马庄村的致富路上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身先士卒加入扶贫大军
直到现在,焦凤军仍然觉得自己能如愿成为一名扶贫干部是幸运的。2017年4月,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省政府法制办需要3名选派干部赴宿州市萧县开展驻村扶贫工作,而动员的任务就交到了时任省政府法制办秘书行政处(人事处)处长的焦凤军手上。经宣传发动和个人自愿报名后,仍缺一人。“还能再动员谁呢?”那天,焦凤军在纸上写写画画,把所有同事都考虑了一遍,结果发现大家都有难以克服的实际困难。“那要不就我去吧!”脑海里的念头一闪而过,却仿若醍醐灌顶。静下心来仔细思量后,焦凤军觉得自己报名就是最好的选择。一方面, 自己曾在基层挂职锻炼过,对农村工作有着深厚的感情;另一方面,儿 子已经在读研究生了,家庭方面的牵挂少一些。
“焦处长要去扶贫”的消息不胫而走,同事们倍感意外。已是处长15年的焦凤军,曾先后荣获全省政务信息工作先进个人、全省普法和法制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政府法制研究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除此之外,他还拥有国务院相关机构和县区政府挂职以及国外培训经历。
在很多人看来,他实在没有必要去接这份“苦差事”。况且,彼时的焦凤军已经51岁,对高强度的扶贫工作能否适应也是一个问题。而作为单位的秘书行政处(人事处)处长,让领导同意其下基层扶贫也不是一件轻易就可下决定的事。果然,听到焦凤军的打算后,主要负责人表现出了对单位工作安排的顾虑。“作为省直单位,不缺一个像我这样的老处长,但是一个贫困村,完全有可能缺一个像我这样的扶贫队长。”为了表明决心,焦凤军还给当时正在中央党校学习的单位主要领导发去了一封电子邮件,全面阐述了自己申请参加驻村扶贫工作的7条理由…… 最终,单位党组同意了焦凤军的申请,选派其和同事王刚、徐春节组成 工作队驻村扶贫,并由焦凤军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
过了单位这一关,家里人会同意吗?焦凤军心里没有底。那天晚上, 他把妻子沈宏和儿子焦正上叫到一起,正儿八经地开了一次家庭会议。
“去扶贫的大都是年轻人,像你这个年纪的可不多啊……”听到消息的沈宏表现得很平静,但也忍不住提醒道。“单位里年轻同事的孩子都还小,我是人事处处长,让我动员年轻人去,开不了口,还不如我自己去,反正儿子也大了……”焦凤军说。“真去啊?真去,就要为村里好好做点事,家里的事你就放心吧。”朝夕相处几十年的妻子,知道丈夫的脾气,一旦他决定的事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坐在一旁的儿子也笑着附和:“老爸现在还有理想,很难得。好啊!去吧!”妻儿的支持、嘱托和鼓励, 让焦凤军吃下了定心丸。
2017年4月28日,焦凤军一行三人出发了,他们的目的地是宿州市萧县孙圩子乡马庄村。临行前,焦凤军特地査询了马庄村的相关资料, 了解到马庄村位于萧县西南,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的一个贫困村,全村共有12个自然村14个村民组、5300多人、耕地6200多亩,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361户834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5.7%除了解马庄村的基本信息外,焦凤军还从网上査询、询问朋友同事等渠道,着重了解马庄村的致贫原因。
尽管已提前做好了准备,但当他亲眼见到村子的景象时,焦凤军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那天上午,三人轻车简从,一路奔波,到达马庄村。进入村口,车子在坑坑洼洼的泥路上颠簸,卷起一路的尘土。透过车窗, 左右两边是一栋栋破旧的土砖房。到达村部后,呈现在眼前的是锈迹斑斑的大门,院子里杂草丛生,角落处的厕所也只是一堵土墙挡着……来不及多想,焦凤军和队员们经简单收拾,驻扎下来后,便马不停蹄地开展工作。
四五月份,正是皖北杨絮纷飞的时候。在微风的吹拂下,如鹅毛大雪般的杨絮肆意翻飞,无孔不入。初到马庄村的焦凤军和队员们都难以 适应,但为了尽快熟悉村情,他们坚持出门走访。焦凤军将这段趣事记 在了他的扶贫日志里:“那个阳光并不明媚的上午,我正透过窗子看着’五月雪’发怔,工作队扶贫专干小徐来到窗外喊我’快走’……当工作队的’三兄弟’从贾庄自然村的葡萄园回到村部时,都已经成了’白头翁’。”
一开始走访时,村民们不清楚工作队是做什么的,对扶贫政策也是一知半解。焦凤军便带领队员们挨家挨户发放便民联系卡、召开村头宣讲会等,深入宣传工作队从哪来、来干什么以及党和国家各项扶贫政策等。在宣讲的同时,解答村民提出的“贫困户如何评定” “低保细何办理” “残疾人享有哪些补助”等问题。在向村民宣讲党和国家的扶贫政 策过程中,工作队也更了解了村情民意。“群众路线是党的基本路线, 我们要把群众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这是焦凤军常挂在嘴边的 一句话。自2017年4月底至2017年年底,焦凤军带着工作队对全村300多户贫困户平均走访了 4遍,对其他非贫困户走访了 800多户。在近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焦凤军和队员们有时一天好几趟来回,5年来每人都走坏了七八双鞋。当被问到为什么路远也不骑车时,焦凤军不假思索道:“路上会碰到群众呀!遇到他们拉拉家常,有什么问题好解决, 聚集的人多了就临时召开一个’党的政策宣讲会’,15分钟的路经常要走1个多小时。”
精准帮扶聚力靶向施策
对马庄村的整体情况摸底排查结束后,焦凤军提出由工作队包保有 “五最”之称(离村部最远、人心最散、历次检查问题最多、群众意见最大、上访问题最突出)的柳园自然村,自己负责包保5户贫困户。工作队直接包保到户,在宿州市乃至全省都是少见的。
“萧县有个孙圩乡,有个村委在马庄。省里来了工作队,引导农民奔小康……”这是贫困户刘清泉(化名)自编的皖北大鼓《村里来了工作队》。在焦凤军刚来包保时,刘清泉的家庭经济情况以及个人的精神面貌可是另一番景象。刘清泉的妻子为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产生些许不满情绪的刘清泉经常组织村民一起上访。了解清楚刘清泉的家庭情况后,焦凤军明白只有解决刘清泉家的经济收入问题,其他问题才会迎刃而解。之后,焦凤军通过项目资金,帮助刘清泉发展胡萝卜种植。除此之外,焦凤军还帮助刘清泉将自家的危房进行了改造,为其妻子安排了公益性岗位。除帮助刘清泉增加家庭收入外,焦凤军还想办法提升 其在村里、在社会的存在感。了解到刘清泉具有会写、会编皖北大鼓的才艺后,焦凤军鼓励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刘清泉组建了农民剧团。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刘清泉还申报了宿州市“非遗传承人”。经济上摆脱贫困、精神世界有了新的追求后,刘清泉还积极投入村务,只要 看到工作队到村里来,刘清泉便主动陪同走访,积极为村里的发展建言献策。
在焦凤军和工作队驻村后,摆脱贫困、迎来生活巨大变化的还有村民王丽霞(化名)。因儿子去世和丈夫患病而遭受打击的王丽霞,一度一蹶不振。为重燃王丽霞和丈夫对生活的信心,焦凤军为他们出谋划策, 引导夫妻二人搞家庭养殖,推荐王丽霞为村部的保洁员。对于保洁员这份工作,王丽霞十分用心,每天清晨6点多,她便会骑着电动三轮车来 到村部,认认真真地把整个村部打扫一遍。看到王丽霞忙碌的时候,焦 凤军便会说一声“辛苦了”。虽是一句普通问候,却让王丽霞觉得自己有了价值、受到了尊重,对生活也越来越有了信心,进一步激励?她每 天认认真真、风雨无阻地把这份工作做好。
村民王兵(化名)很小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同样患病的母亲和他一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春节,在外打工回来过年的王兵, 听母亲说村里来了扶贫工作队,以及许多村民在工作队的帮扶下走上了致富路,王兵便主动来找焦凤军谈心。谈话中,王兵流露出回乡创业的强烈愿望,焦凤军便出言鼓励他。当年,在焦凤军的帮助下,王兵的建筑保温材料厂便在村里建成。投产后,焦凤军又以省派扶贫工作队队长的身份,通过网络直播为王兵的产品代言,陪同王兵一起到工地推销产品。如今,王兵的建筑保温发泡板已销往全国20多个省区市,还在澳 大利亚设立了总代理,实现了跨国经营。
刘清泉、王丽霞、王兵……在焦凤军和工作队驻村后,走上脱贫致富路,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村民还有很多很多。如今,越来越多的 在外务工村民回到马庄村创业就业。
强班定规筑牢攻坚堡垒
驻村的第三天, 村“两委”召开会议,省、县派驻到村里的5名工作队员是否有资格参会就成了难题。这时焦凤军敏锐发现,村“两委”班子工作存在着磨合不够、带动能力不强等不足,工作队驻村后几套班子“几张皮”,使得工作更难以开展。现实中不断出现的难题,让焦凤军意识到“强班定规” 的急迫性。例如:一次开会要研究关于扶贫工厂入股的问题,村里需出 40万元本金,入股后每年可分红4万元,同时可带动20余名贫困人口 就业。但是这种投资也有风险。这样一个重要决策,最后谁来拍板?一旦投资失败,担责的是村“两委”还是工作队?经过深思熟虑后,焦凤军打算从制度设计上解决这个难题。
为此,他把省派驻村工作队、县派驻村工作队、村党总支、村委会班子整合起来,将“四张皮”粘成“一张网”,建立了马庄村工作队、 党总支、村委会联席会议制度,并以此机制决定全村所有重大事项,有效凝聚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的合力。为管理好这支队伍,焦凤军依托党员活动日、“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专题警示教育等,结合村情经常给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上党课,不断提升理论水平、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干部精气神提升了,才能带动百姓脱贫致富。” 焦凤军说。
为了优化干部结构,焦凤军带领工作队深入走访、多方考察,推荐了3名年轻村民作为村“两委”人选,分别是一名致富带头人、一名退伍军人和一名大学毕业生。后在选举中,2人当选村“两委”委员,分别出任村委会副主任和党总支委员,另一人担任村扶贫工厂厂长。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落细落实,工作队会同村“两委”通过海选等形式,在全村选聘了14名扶贫小组长。马庄村试点小组长“海选”的举措,不仅受到县乡领导的充分肯定,在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先 进事迹报告会上,马庄村工作队带领村“两委”和小组长开展工作的画面, 作为背景图片亮相大会会场,并在央视一套播出。新机制的构建、新血液的注入,为马庄村强力推进党建和脱贫攻坚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发展集体经济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制度是最好的管理者。为做好村务公开,焦凤军借鉴省直机关的经验做法,推行班子“议题公开”和村民“点题公开”,制定了《马庄村村务公开实施细则》《马庄村集体劳务用工管理 规定》等30多项规定。这些制度的出台,在村务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村集体所有的生态田园公司在过去用工时,不同的村干部*绍不 同的村民用工时,有的许诺每天劳务费80元,有的许诺每天劳务费50元、40元,为此经常发生矛盾。《马庄村集体劳务用工管理规定》实施后,都按照60元的薪资发放。标准统一了,意见减少了,干群关系也和谐了。
为引导村里的文明新风尚,焦凤军亲自起草了《马庄村村民公约》,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后正式发布,张贴到全村各户。
产业先行变“输血”为“造血”
“焦书记,您能不能帮我们解决一下种地缺水的问题?田地缺水就难种啊。” 一次,焦凤军把村民们叫到村口开了个意见征集会,有村民提出灌溉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也触动了焦凤军。“好,我来想办法。” 他将这个问题记在了心里。
回来后,焦凤军就带着工作队一起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马庄村地处皖北,农田水利设施相对落后,产业增收是脱贫攻坚的首要途径。该如何解决灌溉难的问题?焦凤军一回合肥就四处奔走,找老领导、老朋友想办法。最终,在单位领导的支持、协调下,终于成功争取到农田水利基建项目支持,投资总额达580万元。在挖河修桥的同时,每50 亩地配一眼机井和抽水机、发电机等设备,全村6200多亩地共打机井 100多眼。水利设施完善后,如按照每亩土地每季增收250元计算,仅 此一项全村村民就可增收300多万元。
就地就近就业,是帮助贫困户可持续致富的又一重要渠道。为实现家门口就业,焦凤军带领工作队在村里建起了 “马庄村扶贫工厂”。为推动扶贫工厂的发展,焦凤军一有空就带着工厂管理人员东奔西跑,在河南、浙江、江苏、山东等地考察学习、增加项目。扶贫工厂的产品从 最开始的单一生产消防器材,到现在能够生产电缆桥架、电气设备、生态农业器材等多种产品,工厂占地面积也由原来的1200平方米扩大到 4000多平方米,年产值从最初的6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在工厂就业的长工、短工、零活工有30多人,收入最高的每月达5000元。
为帮助村民走上可持续致富路,焦凤军还坚持“请进来、走出去” 的发展思路。争取中国农发集团在种苗、肥料、薄膜、收种机械等方面 为马庄村提供免费支持,130亩土豆项目顺利实施;邀请省农科院领导 和专家到马庄村开展培训和现场指导,发展特色种养业。截至目前,马 庄村民办企业共50多家、农业合作社6家、家庭农场10户、家具厂12家、 木材经营户11家,街面超市、摊点近百家。随着村里的小微企业数量 越来越多、发展势头越来越好,焦凤军推动成立了萧县马庄企业联合会, 联合会可为全村企业提供市场信息、融资销售、质量检测等多方面服务, 帮助企业抱团发展、做大做强。据了解,村级成立企业联合会,这在全国都是创举。
为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焦凤军带领着工作队针对每家每户的不同 情况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着力推进金融扶贫、产业扶贫等五大扶贫项 目的实施。经统计,共争取小额信用贷款554万元,为114户每户带 来年收入1800-3000元;发放补贴42.73万元,帮助180户贫困户发 展养殖、种植业;争取投资369.6万元建设光伏发电站,134户贫困户 均年收益3000元,村集体年均收益5万元;争取银行贷款44.9万元,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45户贫困户每户年增收 1000-1200元;落实住建投资255.2万元,帮助155户贫困户解决住房 安全问题。除上述扶贫项目外,还实施了健康扶贫“351”和“180”政 策,全村贫困户及时享受医疗保障,72户贫困户家的108名在校生全部享受教育扶贫政策。
为解决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焦凤军组织村民整理出180亩废弃河堰,通过流转和招商引资建设生态园,并注册成立了马庄生态畐园发 展公司。为给农产品提供种植、加工、销售等一条龙服务,焦凤军筹集 资金100多万元,在村里建设了配套冷库,这一举措为村集体经济发展 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他还争取资金扶持大户并带动贫困户发展养殖, 年出栏优质山羊11万只,并通过餐饮协会使马庄山羊供应到合肥等地 的餐饮机构。如今,马庄村的村集体经济迅速增长,年收入从驻村前的2万元增加到2020年底的66万多元,并实现了由“输血”到“造血” 的转变。2020年,马庄村最后一批未脱贫户13户16人顺利通过省第 三方评估,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
亲民爱村做百姓“知心人”
在焦凤军及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逐步摆脱贫困的马庄村村民日子一天天富裕了起来,村里的各项工作也日益顺畅了起来,这时的焦凤军把他的工作热情投向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和构建和谐村民关系。哪里有矛盾,焦凤军就去哪里,不厌其烦地化解村民之间各种年久日深的复杂矛盾纠纷30多起。
年过七旬的村民孟凡玲和孟庆宇虽是叔侄关系,但两人年龄相仿, 又是一起长大。2018年,两人因宅基地而发生纠纷。为此,孟凡玲找到焦凤军,希望工作队介入处理。当天,焦凤军便带着工作队和村党总 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等人一同前往。焦凤军查看了两家的宅基地实际 划分情况,向村干部和周边的邻居咨询了两家过往的情况。焦凤军首先 让两位老人都冷静下来,接着拿出了解决方法:以两人所说边界的中间 线为界。起初双方都不同意,焦凤军就挨个给他们释法说理,又找到孟 凡玲的两个儿子,让年轻人做老人的思想工作,最终两人都点头同意, 在调解方案上签了字。至此,这场从夏天打到冬天的“官司”圆满地画上了句号。
2017年10月的一天,焦凤军下乡走访时,远远地就看见村民刘德民大声嚷嚷着,又说不清前因后果。焦凤军回去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派出所给刘德民办理的身份证把年龄写错了,身份证上的年龄比实际年龄小9岁。如果按实际年龄算,刘德民多年前就可以领取老龄津贴,但 因缺少证明材料,身份证上的年龄一直未能更改。为帮助刘德民,焦凤 军特地跑到派出所进一步了解情况。原来,派出所在收到刘德民更改年 龄的相关材料后,报送至县公安局,但县公安局户政股将材料退了回来。
“各方面佐证材料都有了,还不能办,还真要搞到验骨龄的地步吗?”
在跟派出所商谈此事时,焦凤军很是着急。派出所找出了原来退回的材料,并表示会专门再到县公安局户政股说明情况。最终,该事圆满解决。拿到新身份证时,刘德民激动地哭了,并打电话给焦凤军:“谢谢焦书记,这是一生中最大的事。”他把马庄村的村民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把村里的大事小情当作自己的头等大事。他对群众的关心, 就体现在细枝末节的关照中:了解到一些村民爱看书,焦凤军便利用回合肥的机会,自掏腰包买书送给村民;村里没有公用车,一些突发的应急情况难以处理,焦凤军便把自己的车放到村里,并贴上“巡査服务车” 字样,为村民提供各种应急服务;为村民捐赠衣物200多件,和工作队队员先后捐款1万多元……
如今的焦凤军,在村民眼中是“马庄最喜欢操心的人” “比马庄人 还马庄人”,大家亲切地喊他“焦裕禄式的好书记”。
驻守一线舍“小家”顾“大家”
如今的马庄村再也不是那个贫穷的旧村庄,这里的村民富裕、富足;如今的马庄村再也不是那个道路泥泞的旧村庄,这里新修的“村村通” 宽敞、笔直;如今的马庄村再也不是那个垃圾乱飞的旧村庄,这里的村容整洁、村貌优美;如今的马庄村再也不是那个村民时常吵嘴乃至拳脚 相加的旧村庄,这里的邻里和睦、家庭和谐;如今的马庄村再也不是那 个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的旧村庄,这里的党员干部团结奋进、冲锋在前…… 焦凤军说所有的这些“变化”都是村民们奋斗出来的。可是,又怎能忽略他和工作队队员们这几年的辛苦付出呢。
马庄村距合肥300多公里,且客车班次少,再加上在村里工作没有什么双休日的概念,为了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不错过任何一个工作环节,焦凤军两三个星期才能回家一次。一天深夜,妻子沈宏给他发微信说,已经三天两夜没吃饭、没睡觉了,但奇怪的是,一点饿意和困意也没有,还非常清醒、非常精神,并且说自己好像是“已经成仙了”, 然后发了一个大笑的表情……屏幕这头的焦凤军心里突然慌了,他立即 点开视频,却又即刻关掉……他不知道看到妻子会怎么样,该说什么, 他甚至不忍心再用无力的言语安慰妻子。所以,只是一遍又一遍地看她 的留言,泪水不停地顺着眼角流下来,浸透了大片枕巾……焦凤军知道, 妻子并没有适应一个人的日子。他至今保留着微信的截屏,也是保留一 份永远的愧疚。后来,妻子做了一次手术,焦凤军要请假陪她,她却坚持让正在写毕业论文的儿子连夜从北京回到合肥,陪她住院,要求焦凤军按时回村,不要耽误村里的事……
焦凤军亏欠的不仅是妻子,还有他年迈的父母。驻村后,焦凤军也难有闲暇回去看望父母。2018年国庆长假前的一天,老母亲突发脑溢血, 被送到医院抢救。焦凤军得知后坐立难安,想回去照顾,可又赶上扶贫工作检査走不开。好在有弟弟妹妹的精心照顾,母亲转危为安。焦凤军忙完工作后,赶回合肥,尽管已是次日凌晨,但他顾不上休息,连夜赶 去看望母亲。
其实,日夜操劳的焦凤军自己的身体也多次出现状况。2018年6月, 正是暑热蒸人的时节,一天下午,焦凤军却突然胃疼得厉害且浑身冒冷汗。强忍到了晚上,他用热水袋焙着胃部,仍然疼了一整夜。第二天正 值周末,焦凤军便回到合肥,去医院做胃镜检査。“你是干什么工作的?怎么把胃糟蹋成这样?”医生吃惊地说。得知焦凤军在乡下扶贫,医生 激动地说:“赶紧回来,请假休养,胃都这样了你还扶贫?”焦凤军心里也有些慌,但他却说:“我的扶贫工作还没完成,回来是不可能的。” 经检査,焦凤军患上了慢性萎缩性胃炎,如不注意将有癌变风险。医生给焦凤军开了很多药,并叮嘱他一定要注意养胃。之后的日子里,每次 出门前妻子沈宏都会叮嘱焦凤军带上药和小米。
尽管每天的时间几乎被工作填满,但焦凤军是一个有心人,驻村以来每天的见闻和扶贫事迹都记录在自己的驻村日志中,如今已超过150万字。焦凤军的扶贫足迹记在了日记里,也记在了马庄村所有村民的眼里、心里。2019年除夕夜,焦凤军收到一条彩信,上面写着:“焦书记,新年好!自从您驻村后,带领大家一起干,使马庄村很多贫困户 脱了贫,群众过上了好日子……感谢您这样一位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您'比马庄人还马庄人’,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祝您和您的家人新年 快乐!名马庄村普通党员代表5300多位马庄村村民给您的感谢 信。”看完信后,焦凤军眼睛湿润了……“这是马庄人民给我的一份厚 礼啊!”实际上,焦凤军收到的感谢信和建议信还有30多封,纸张多 是孩子的作业本,一看就是打好草稿后认真誉写的,字迹不那么工整但 言辞恳切付出总有回报。驻村以来,焦凤军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多次受到全国 和省、市、县的肯定与表彰。焦凤军先后荣获萧县优秀驻村扶贫干部、 宿州市“十佳驻村帮扶干部”、安徽省属单位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称号;2020年10月,荣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
习近平总书记说:“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在焦凤军眼里,自己就是一名脱贫攻坚的“答卷人”。如今,“马庄村 扶贫卷”已经交卷,村民出的每个难题也都已写好了答案。至于阅卷结 果如何,评判的答案早已写在所有马庄村村民的心里。
编辑:张倩 显宇
审核:欧元军
投稿专用邮箱sft7000@163.com